首页 > 资讯 > 本馆新闻

陕西发现秦汉渭桥遗址为同期世界最大木桥

发布时间:2013-01-17浏览量:1637

发掘现场

    113,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通报最新考古发掘成果:西安渭桥遗址不仅是迄今所发现的最大的秦汉木梁柱桥梁遗址,而且也是现知同时期全世界最大的木构桥梁。

    渭桥遗址坐落于今西安市未央区所属渭河南岸河滩,201248日,接群众举报,在西安西北汉长安城北侧西席村农田挖沙中发现木桩等文物,考古机构随即对其进行实地勘察,并及时与文物稽查队进行联系,阻止古桥的进一步破坏。并对西席村北农田中古桥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调查、测量,并根据线索,调查发现了位于高庙北村北侧农田中的另外一座古桥。根据采集遗物,初步判断二座古桥的时代大体为秦汉时期。在进行精确测量,并将相关数据置于之前已基本完成的阿房宫与上林苑地理信息系统后,得以确定位于西席村北古桥正对汉长安城北城墙中间城门厨城门,是厨城门外跨越渭河的古桥,而位于高庙北村的古桥正对汉长安城北城墙东侧城门洛城门,是洛城门外横跨渭河的古桥,位置相当重要。陕西省文物局随即组织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成立渭桥考古队,开展对相关遗址的考古工作。

    经调查、勘探和发掘确定,目前在未央区六村堡街道西席村北、未央区汉城街道高庙村北农田中至少存在25座桥梁。其中位于西席村北的古桥,因正对汉长安城北墙中间城门厨城门,故称厨城门桥,在该处发现四座桥梁,根据发现先后依次编号。其中位于中间者为厨城门一号桥,一号桥向西约200米为二号桥,向西80米左右为四号桥,一号桥向东约200米为三号桥。位于高庙村北古桥,正对汉长安城北墙洛城门,称洛城门桥。现除暂不具备发掘条件的厨城门二号桥和近日刚刚发现的四号桥外,至12月下旬渭桥考古队已对厨城门一号桥、三号桥、洛城门桥开展了考古勘探与发掘,各项发掘工作目前尚在进行之中。

厨城门一号桥

    厨城门一号桥,位于西安市未央区六村堡街道西席村北。桥为南北向木梁柱桥,横跨在东西流淌的渭河之上。经发掘确定,桥梁东西两侧桥桩之间的宽度约为15.4米(约合秦汉六丈六尺)。桥梁北端在发掘后已大体确定,经测量,南北长度约880米左右。桥桩残长约6.2~8.8米,周长约0.5~1.5米,一般都是将圆木一端削出长约1米以上的三角锥形插于河床之中。桥桩顺河流方向东西排列,间距不等,南北两排桥桩间距约3~7米。从发掘情况看,不仅多处发现有粗细不等桥桩密集成堆的现象,而且还发现一些桥桩开口高度相差达2米左右,显示出古桥使用时间较长,经多次维修、续建。桥桩一般竖立于河床之中,但也发现较多桥桩受水流冲刷而倾斜甚至横置于河床的现象。

    在清理早期挖沙破坏堆积及探方发掘中,在一号桥均发现有大量青石、砂岩质石构件。其中长方形石构件一般边长0.9~1、宽0.43~0.75、厚约0.33~0.47米。较多的石构件上发现有一处或多处刻字或墨书题记,内容主要为编号和人名。从痕迹看,五边形石构件之间应以铁榫和白灰黏结在一起。

    在清理出的桥梁所在河道堆积物中,发现大量的半两、五铢、大泉五十铜钱,少量开元通宝、乾元重宝铜钱,个别皇宋通宝铜钱,以及绳纹板瓦、筒瓦、瓦当残块、青砖块、残碑等遗物。据此推测该桥可能始建于秦,为汉使用,沿用到唐或更晚的宋代,之后废弃,前后延续达一千余年。而从掩埋桥梁的上层淤沙中发现明代青花瓷片的情况推测,桥桩至迟到明代尚露于水中,未完全掩埋。

    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王树芝初步鉴定,一号桥桥桩用材有桢楠、铁杉、圆柏等树种,大规模的树种鉴定与年轮测定正在陆续取样与开展中。此外,有专家提出应对每个桥桩均要取样进行碳十四测年,据此进行桥桩年代判定,进而对桥梁建设、使用、续修及废弃等问题进行研究。

厨城门三号桥

    厨城门三号桥位于西安市未央区六村堡街道西席村北,西与厨城门一号桥相距约200米。

    该桥是考古队在进行厨城门一号桥的调查、清理过程中,从当地群众口中得到线索,后经考古勘探并试掘确定,发掘面积约460平方米。

    发掘确定,该桥为南北向木梁柱桥,其东西两侧桥桩之间宽约8.3米,南北两列桥桩之间间距约6~7米。由于发掘区南北两侧多为建筑或现代垃圾堆置,无法开展考古勘探与发掘,故桥梁长度暂且不详。

    在发掘区内东北,发现有一条长约12、直径约0.048米的绳索蜿蜒埋藏于沙层之中,其西端系于一横置木梁之上。

    该桥桥桩周围发现堆置有大量卵石,推测其原应为护桩之用。从较多卵石上发现有铁榫残存的情况推测,桥桩周围的卵石上原或曾有铁质网络存在,保护护桩卵石不在河流冲刷中流失。

    在卵石之间沙层中包含较多的绳纹瓦片、青砖残块、夹砂钱范残块、陶制器物残片、褐釉瓷、青花瓷残片。目前卵石正通过解剖沟向下清理,桥梁时代尚待进一步确定。

洛城门桥

    洛城门桥位于西安市未央区汉城街道高庙村北,向西与厨城门桥相距约1700米左右,发掘面积约400平方米。

    经发掘确定,该桥为南北向木梁柱桥,东西两侧桥桩之间宽约15米,已发现东西3排桥桩,相邻两排桥桩间距约9~10米。由于发掘区南北两侧多为建筑或现代垃圾堆置,无法开展考古勘探与发掘,桥梁长度尚待进一步工作后确定。

    该桥受渭河破坏严重,发掘区西侧桥梁暂未露头,经勘探,在距探方内现清理面下2.8米左右有木头存在,推测此处桥桩或残断或被冲倒于河床。

    从该桥的桥梁结构及出土遗物看,该桥的始建可能要晚于厨城门一号桥,由于该桥受水毁较为严重且正在发掘之中,桥梁的始建与废弃时间暂且不详。

    目前发掘桥桩的树种鉴定与年轮测定工作,正在陆续取样与测定之中。

    渭桥遗址的发现,是陕西地区秦汉考古的重要发现,不仅填补了全国秦汉考古工作的一项空白,而且还大大地丰富了西安作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内涵。渭桥遗址的发现地西安,是我国封建社会秦、汉、唐王朝的首都所在,渭河上诸桥梁不仅是都城附近最主要交通线上的重要桥梁,也是渭河南北发展、建设与联系的枢纽。汉文帝入京继位大统、南匈奴单于归顺入京等一系列重要大事,均发生于渭桥之上,赋予渭桥在历史和文化上的重要地位。建国后,秦咸阳宫、汉长安城的考古工作分别在相关考古机构的主持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由于各种原因的限制,对横亘于两座城址间渭河上的古桥考古,一直处于空白状态。2012年西安北郊新发现的渭桥遗址,规模巨大、布局完整、排列有序、内涵丰富,不仅是迄今所发现的最大的秦汉木梁柱桥梁遗址,而且也是现知同时期全世界最大的木构桥梁。随着渭桥遗址的发现,过去困扰学术界多年的汉长安城北侧路网、水网问题已逐渐得以解决,其对汉长安城遗址保护、秦汉都城交通史的研究,均具有重要价值。 (渭桥考古队)